公眾號二維碼
13919884896
XINKAISHENG BUILDING MATERIALS
1
2020年新建、改擴建城市環衛公廁102座
“外麵啥味道都沒有,設施好得很,不光是方便了來皋蘭山遊玩的遊客,91视频网站入口上班幸福指數都提高了!”8月31日,在皋蘭山當了35年護林員的王叔叔對記者感慨道。而王叔叔感慨的正是位於我市皋蘭山二台閣新建的旅遊公廁。
王叔叔回憶,多年來皋蘭山上景色雖美,可是如廁難的問題不僅大大降低了遊客遊玩體驗,更是讓皋蘭山的形象大打折扣,而如今這個公廁的投入使用不但改善了市民和遊客的出行體驗,它自身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水歸大地穀歸鄉,卸去宿陳清肚腸。”在仿古建築風格的旅遊公廁前,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句通俗卻又詩意的句子,走進公廁內,隻見男、女、第三衛生間三個區非常醒目,每個區的烘手機、熱水器,紙巾機等便利設施一應俱全,提示有人或無人的紅綠色指示燈免去了如廁時的某些尷尬。
城關區環衛局肥料管理隊業務股副股長吳澤介紹道,皋蘭山是我市..旅遊景點之一,市民和外地遊客較多,但卻沒有一座設施完整的公廁,為進一步增強旅遊品質和服務水平,我市投入100多萬資金新修建水衝公廁並於今年7月份正式對外開放,它將成為皋蘭山景點對外展示的“文明新名片”。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環衛直管公廁644座,主城區共有597座,遠郊區縣47座。其中水衝公廁259座、流動公廁379座、旱廁6座。根據《蘭州市“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實施方案》,2020年新建、改擴建城市環衛公廁102座。要求逐步將已建成的環衛公廁實現“數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精細、指引到位、群眾滿意”的目標。
2
從隻能“方便”一下的公廁到啥都“方便”的驛站
8月31日,在位於城關區人民路、馬拉鬆文化主題公園附近,一座外觀藍黃相間的現代化建築映入眼簾。如果不認真去觀察,很多市民還以為是新修建的一處旅遊景點。其實這裏正是我市為進一步提升黃河風情線旅遊服務基礎設施而打造的**文旅驛站之一。
文旅驛站,顧名思義,它不僅滿足的是市民及遊客的如廁問題,更是貼心地考慮到了市民們的休憩需要。在驛站裏,記者看到手紙、洗手液、烘手器等設施一應俱全。為充分考慮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殘障人士的如廁需求,設有功能其全的第三衛生間,修設了殘疾人通行便道,配有母嬰護理台、無障礙設施、緊急呼叫按鈕等配置。而隔壁布置新穎美觀、色彩清新的“閱讀服務室”則讓人感覺到溫馨如家,正好在閱讀室邊看書邊等人的李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來蘭州送兒子上大學,順路在附近轉轉,沒想到蘭州的公共衛生間這麽“高大上”,“你看著這裏麵不僅環境非常好,還有雜誌書籍、醫藥箱、共享雨傘,設計非常人性化。”李阿姨笑嗬嗬地告訴記者,以前上公廁就隻能“方便”一下,現在上公廁啥都挺“方便”!
文旅驛站項目負責人趙德欣介紹說,像這樣的文旅驛站在我市共有10座,它們分布在黃河風情線沿線的中山橋、體育公園、蘭州水車博覽園等地,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除了主體功能基本一致外,每個驛站還有自身的特色功能,如黨建宣傳、文明誌願服務、閱讀休息等,每個驛站不僅自成小景,還為黃河風情線和打造“**蘭州”注入了新的活力,讓蘭州這座城市更加開放、包容、共享。
3
將構建“廁所開放聯盟”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剛來蘭州上班的小趙.近發現了一個特別方便的小程序,打開“城市公廁雲平台”就可以找到.近的公廁,小趙說因工作原因要出去跑業務,路途中經常免不了要去“方便一下”,有了這個小程序,再也不怕有那種尷尬的時候了。
小趙所說的這個小程序,正是蘭州市城管委引入的公廁雲平台,它為市民們解決了“廁難找”問題。據了解,自蘭州市城市公廁雲平台正式啟動以來,目前已有1406座公廁納入雲平台管理,其中包括644座環衛直管公廁,方便群眾可隨時隨地就近找到公廁。同時,市城管委還按照創建文明城市指標要求各環衛部門在各主次幹道兩側,每500米範圍內設置有一個公廁導向指示牌。目前1450副標誌簡潔醒目的公廁導向指示牌矗立在城區主次幹道兩旁,方便更多不同市民群體尋廁需求,解決“廁難找”問題。
“公廁都是比較髒、味道難聞……”,長期以來不少人對公廁有著這樣的印象。對此,蘭州市城管委將“建廁如家、如廁如家”做為公廁建設管理的不懈追求。按照“一廁一景”設計原則,風格迥異的現代化公廁已投入使用,不僅外觀設計時尚,而且內部裝飾典雅,給市民帶來了全新視覺感受。公廁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內外設置以人為本。健全無障礙設施、增設第三衛生間、高低式洗手台、提供洗手液(或肥皂)、熱水、**供紙、調整男女廁位比例等一係列科學合理又人性化的內置布局措施,徹底解決了過去公廁廁位不足、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特殊人群如廁不便等難題。公廁基礎設施裝置注重科技元素。不鏽鋼一體式紅外感應小便鬥、紅外感應蹲便器、增壓水箱、三級通風除臭係統等公廁配套設施設備的安裝使用,為市民帶來了“高大上”的如廁體驗。除此外,公廁管護服務還盡顯**品質。采用20至30分鍾巡回跟蹤式保潔,保持廁所整潔,方便公眾如廁;對公廁管理從業人員每半年開展一次業務培訓,提高基層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職業道德;對晚間有一定人流的區域、公廁代替居家衛生間的居住區,環衛公廁創造條件實行**開放,做到真正的便民服務,解決“廁難如”問題。
市城管委信息宣傳科副科長王霞介紹,下一步市城管委將積極主動構建“廁所開放聯盟”,引導沿街單位對外開放內部廁所,並統一設置“廁所開放聯盟”的指示標識,公示開放時間,從而有效拓展城市公廁服務能力,**市民“找廁難、如廁難”的問題。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